意识
前一阵上网的时候看到了知乎的一个提问,“你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的?”,我自己对这个问题感触挺深。我意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的时候源自于我的一段工作经历。之前还是在北京工作,有那么一段时间,我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,还是状态下滑了,工作中的问题解决的并没有那么理想,然后写的代码逻辑也是不对的。然后我自己就萌生了一些对自己不满意的情绪,加上领导对我做的东西也是不满意,我那段时间很抑郁,调整了一段时间后,其实还是不太理想。后来实在是承受不了了,我选择了离职。之前的时候我一直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,我要做到最好,但是经历了这个事情后,然后我也观察了自己和同事,发现不管是多牛的人其实都有脆弱的一面,都有自己迷糊的事情,谁都会犯错,大家都是普通人,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对人的滤镜没了。
现在想想,其实这种事情太正常了,而且我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我是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,之前有人说我是完美主义,我还不承认,我说我的代码写的没有那么完美呀,其实本身对自己要求高,一旦出现了错误或者非预想的情况,人就会承受不了,这其实就有点完美主义了。
普通人的心境
之前看过一句话,说是人的成长要经历3个阶段,意识到自己的父母是普通人,意识到自己是普通人,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。我今年41了,几年前意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的时候,心境豁然开朗,放弃一些对自己的高要求,以及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,尽量去踏踏实实的一点一滴的完成一个个的事情,别太去焦虑未来没发生的事情。同时我的心境的变化带来了新的思考,那就是我的孩子大概率也是个普通人,毕竟顶尖的人才就那么点,为啥是你家孩子呢?那么作为我作为个普通人,最注重什么呢?我想的是人生的下限和作为普通人的生活,工作的可能性,或者说的纯粹点,那就是可能性对我和我的家庭是最重要的。
其实我这里说的普通人的心境,说的不是那种躺平的意思,啥也不干,而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去尝试不同的可能性,如果当前的环境可能性不多,那么可能需要考虑换个环境。我作为一个普通人也有自己的业余爱好,也有自己喜欢的工作,但是如果尽全力去追求了自己想要的之后发现失败了,其实也没关系,那些所谓的大佬也会有这种情况,一点也不会比咱们少。但是对于那种不切实际的目标就不要去想了,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就是很大的成功了。
我家里是农村的,但是我不知道是啥原因,工作之后,就很喜欢摄影,工作的第二个月就用自己的工资买了一个相机,没事出去瞎拍,时间久了,拍的也不咋的,感觉总是不入门,后来断断续续的,再过几年直接放弃了,然后智能手机的拍照越来越好,后来我换了个三星S8, 那时候这个手机的曲面屏非常惊艳,然后我又打算重新捡起来我的这个爱好,拍了一阵后,又放弃了,还是没有啥感觉。后来事情的转机来自于4年后我又换了个手机,iPhone 13 Pro,不知道是不是平时时不时的看图片的原因,这个手机给了我很多的可能性,然后我发现我的眼睛看到景色的时候,好像开始自己构图了,对景色有了点敏感度,后来慢慢的我感觉拍的越来越好了。 然后顺着这个普通人的思考,我想到了自己,觉得自己还是喜欢写代码,但是35岁这个说法让我感觉没法让我持续的干自己喜欢的事情,机缘巧合知道了去海外工作可能是一条路,然后对于普通人的下限高,可能性更多一些,我自认为我的孩子不是啥天才,也没啥心眼,然后我想着其实这可能是对于普通人的一个出路。然后我就开始朝这方面去努力,幸运的是找到了一份工作,就来到了瑞典。